明矾作为印染废水的净水剂,具体使用量并没有固定值,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如废水的水质、水量、pH值以及处理工艺等,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,一般在**50 - 500mg/L**的范围内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:
1.废水水质:如果印染废水中的悬浮物、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,可能需要较多的明矾来产生足够的絮凝物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。例如,对于含有大量细小悬浮颗粒的废水,明矾用量可能需要达到300 - 500mg/L才能使废水的浊度明显降低。
2.废水pH值:明矾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,水解产物和絮凝效果不同。当废水pH值在5.5 - 7.5之间,处理效果好。当废水的pH值偏离这个范围时,可能需要增加明矾的用量来弥补絮凝效果的下降。例如,在酸性较强的废水中,可能需要投加较多的明矾来中和酸性,同时促进絮凝反应。
3.处理工艺:不同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对明矾的使用量有不同要求。在单纯的絮凝沉淀工艺中,明矾用量可能相对较大;而在与其他处理方法(如生物处理、吸附处理等)联合使用时,由于各工艺之间的协同作用,明矾的用量可以适当减少。例如,在先采用明矾絮凝沉淀,再进行生物处理的工艺中,明矾的用量可能控制在50 - 200mg/L,就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水质的要求。 在实际应用中,为了确定明矾合适的使用量,通常会先进行小试实验。取一定量的印染废水样本,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明矾,观察絮凝效果、沉淀速度、上清液的水质等指标,从而确定出在该特定条件下的合适用量。然后再进行中试和生产性试验,进一步验证和调整明矾的使用量,以确保在实际废水处理过程中既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,又能降低处理成本。